足球竞彩网

图片
廉洁文化

廉典明德 | “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添加日期:2019-07-23

       2014年5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,曾引用清代郑板桥的一首诗: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”意在说明为官一任,无论官职大小,都应勤政爱民,以人民为中心,将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。

  这首诗作名为《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》。“画竹”说明此诗是一首题画诗,因郑板桥曾画过一幅《风竹图》呈送一位叫包括的官员,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。而“年伯包大中丞括”是郑板桥对所呈献之人的敬称。科举时代,一般称同科考取的人为“同年”,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,尊称为“年伯”。“包括”就是郑板桥的年伯,此人当时任山东布政使,署理巡抚。

  乾隆十一年(1746),郑板桥由河南范县调任山东潍县知县。就在上任的路上,他亲眼见到大批的农民因连年灾荒而四处奔逃,满目凄凉,饿殍遍野。而这首题画诗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成的。

  此诗字里行间虽然对包括这位上司崇礼有加,但诗情画意之中,郑板桥念念不忘的却是百姓之疾苦。诗人紧扣风入疏竹的主题,从写竹入手。起笔“衙斋”既点明自己的身份,又与下文“州县吏”遥相呼应。“卧听”二字,本就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怅惘与孤独,如贺铸的“空床卧听南窗雨,谁复挑灯夜补衣”、陆游的“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”等等,何况此处诗人“卧听”的又是窗外风雨吹打竹叶的萧萧之声呢,更给人带来一种悲咽与凄楚之感。但是与传统文人仅借萧萧之竹写一己之清高绝俗或孤愤幽怨不同,诗人在第二句笔锋陡转,由风吹竹叶之萧萧声响,而联想到灾荒之年,天下无数底层民众之疾苦哀鸣。这个“疑”字正道出了诗人念兹在兹,对民间贫苦百姓深切的挂怀与真挚的悲悯,而这也正是先秦儒家所倡言之“人饥己饥,人溺己溺”的仁者情怀。

  《清史稿·郑燮传》中记载,郑板桥在潍县任职的七年中,有五年都曾发生旱蝗或水灾,民生凋敝,哀鸿遍野。他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,请求赈济;一面又以工代赈,兴修城池道路,招引远近饥民赴工就食。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,他断然拒绝道:“此何时?俟辗转申报,民无孑遗矣。有谴,我任之!”他不仅责令城中富商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,以供妇孺耄耋充饥活命,自己和家人更是节衣缩食,为饥民捐出官俸,还曾刻图章“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”一枚,以明己关心民瘼之志。诗人宽厚爱民的仁者心胸,正如一团炉火,给贫苦的百姓以光明和温暖。

  接着诗人说自己为“些小吾曹州县吏”,“些小”语虽自谦,直陈自己官职卑微,但位卑又岂能忘忧国!《论语》中孔子曾说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。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作为君子,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都不要丧失自己的这颗仁民爱物之心。因此,紧接下来诗人简直压抑不住自己为民请命的澎湃情绪,直接对包括以及天下所有像自己一样的“州县吏”们,发出强烈的呼吁与劝勉:一枝一叶总关情!这不仅是诗人对同僚的呼吁,更是自己心迹的真诚流露。从表面来看,它回应了第一句,即由题竹始,又以咏竹终,始终不离题咏画竹的诗歌主题。而实际上却又是以竹之“一枝一叶”来暗喻民间之疾苦贫弱。诗人想要表达的是,只要是与民众生活相关的,无论事之大小,我们这些“州县吏”都要放在心上。为民解忧,乃是为官者之职责与良心所在。

  寥寥几片竹叶,简单几句诗题,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之仁爱情怀相互映照,体现出一个封建时代官员难得的人性光彩、人情温暖与人文关怀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首诗,正是为了告诉大家,作为人民的干部,要不忘初心,做到深怀爱民之心、恪守为民之责,努力践行爱民情怀。(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朱子辉)